表内除法一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教学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在于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表内除法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在于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联系表内除法的基础上继续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余数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学习除法、竖式以及想商的方法。混合运算则是在学生学习过加减乘除法之后,根据课标要求编排的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包括不带小括号的同级运算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包含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带小括号的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以上是属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部分的编排,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巧算。凑整,加法个位凑十,十位凑九,减法个位相同的先减。
389+163+237 478+243+222 853-498-253
= 389+(163+237) =478+222+243 =853-253-498
=389+400 =700+243 =600-498
=789 =943 =102
归纳概念,掌握单位“1”。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单位“1”了,下面就请你快速地把这些图的单位“1”圈出来吧。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师:我们结合图一起来说一说: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 )份,就是 。
师生合作,归纳定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像这样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谁可以解释一下若干份是什么意思?
生:也就是平均分成几份。
根据前测分析所得,学生对于用语言完整表述分数的含义存在困难。在教学中利用填空式语言的辅助,可以更好地支撑学生的思维,建立数学概念模型,有效地帮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分数的意义”。
下面是常见的量部分,也就是第8单元克和千克这一单元,主要是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数与代数领域的编排情况,接下来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编排了图形的运动的内容,也就是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在本册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初步了解平移旋转现象的特点。
以上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编排情况,接下来的统计与概率领域,我们编排了统计的内容,也就是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是在一年级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继续编排的,重点是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的基础上了解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会画正字,记录数据,并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作业名称:
探索同一张纸可以做成什么样的圆柱,并比较体积的变化。
作业目标:
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内容设计:
活动时间:在课后完成。
活动地点:家里
活动内容:
拿出两张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圆柱形。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吗?猜一猜,再算一算,填表(有算式的要写算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沟通旧知,认识分数单位
师:在影片中发现,聪明的古人会用绳子来量一段长度,就像这样,我们把一段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用线段表示。
师:把这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生: 。
师:那这一段多长呢?
生: 。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们可以数一数,1个 ,2个 ,3个 ,3个 是 。
师:那下面两段分别是多长呢?
学生讨论得知,通过数一数的方法知道: 里面有3个 , 里面有4个 , 里面有5个 。
师:刚才这几个分数是以什么为计数单位数出来的?
生:都是以 为单位数出来的。
师:这些分母是5的分数,都是以 为单位数出来的。 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