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马护栏 http://www.15377046638.com/
从前年以来,全球发生了几次战争,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无人机大出风头,而传统的防空系统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原本以为只有小国之间的战争才有这种情况,而到了最近,才发现如果作战思想不尽快改变,而且在无人机和反无人机技术再普遍落后的情况下,那么传统的防空体系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传统防空体系面临挑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重型防空导弹在现代局部战争中,不但很难有击落对方来袭飞机的战果,而本身却成了无人机和巡飞弹攻击的重点目标。也就是重型防空导弹本来存在的意义是防护地面的重点目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直接为整个战区的天空打伞。而现在倒好,这伞不但打得漏洞百出,而且本身往往成了对方无人机拿下的最大战果。比如在南高加索战区,
就出现了S300这种重型防空导弹,没有打下对手的任何一架飞机,本身却被无人机快速识别和击毁了至少一个防空连的重要装备。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作为重型防空系统,在实战中“没有打到鹰,却被鹰啄了眼”的情况呢?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首先,作为重型防空导弹,其原本的功能设置,就用来拦截对手的轰炸机和战斗机这类典型的大型和中型目标,最多再升级到可以拦截巡航导弹的功能。而对于体量更小的目标,而且是慢速超低空目标,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低小慢”目标,原本就不是重型防空导弹要对付的对象。而且重型防空导弹的雷达,往往对飞行速度低于150公里每小时的空中目标是当做杂波或者飞鸟气球之类自动无视。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军用飞机或者传统的巡航导弹的速度会比汽车行驶的速度还低。
而很多轻型无人机或者巡飞弹,恰恰就利用了这个低空低速的特殊窗口。很多小型自杀式无人机或者巡飞弹的最大飞行速度还不到100公里每小时,巡航高度也只有二三十米,而且这些特殊飞行器多用复合材料而不是金属制作外表,因此多数传统的大型防空雷达根本就对这类特殊目标毫无反应,偶尔有雷达回波也会被认为是鸟群飞过。但是一旦这类自杀式无人机或者巡飞弹俯冲攻击,则可以直接落到雷达天线之上或者导弹发射车的头顶上近距离爆炸。不但可直接炸毁重型防空导弹体系的核心单元,甚至可以对一些明显是高级地面指挥车进行战术斩首,因此其偷袭成功的概率非常高。这样一来,要确保重型防空导弹本身不会有大的战场损失。就必须再为重型防空导弹配备上一套专门的中程和近程防空体系。
这就是中短程地空导弹和自动高炮系统。对大国来说,也许这类多层次的防空系统可以配备齐全,但是对中小国家或者重型防空系统是高价进口的国家来说,再配齐多重防御体系的成本往往负担不起。比如道尔机动导弹发射车以及伴随式小口径高炮这些系统,每套下来就需要数千万美元,其价格都快赶上三代战斗机了。而且战场上这类低小慢目标相当多,如何做到无死角防御是非常困难的。还有一个问题也很重要,这就是很多自杀式无人机或者巡飞弹的成本往往只有一两万美元;而像道尔发射的短程防空导弹,动辄需要百万美元一枚,拦截一个小目标至少需要同步发射2发道尔导弹。如此打下去,这成本也受不了。在现代战场上,重型防空导弹系统除了其自身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之外,
在实战中,也受到了一些轻型防空系统来“抢生意”的现象。比如毒刺式导弹和毒刺的升级版也可以击落重型战斗机;而毒刺本身的造价和战场运用成本都与重型防空导弹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说到底,重型防空导弹本身在未来战场上,战略打伞的角色仍然无可替代,关键是体系必须完善。单纯任何一种武器孤零零地出现在现代战场上都是很危险的。对防空来说,5倍音速的来袭目标要防御;每秒飞行速度5米的空中目标也要防住。因此现代化的防空网必须从技术到资金投入,全面到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