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licili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cilicili.run
引言
战争是残酷的,所需的资源也是异常丰厚的,在面对强大敌人的时候,如果一支军队没有充足的供给资源,那么,很快就会面临死亡的风险。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相比于战士们的拼搏奉献,军队更加需要的是群众的支持与帮助。只有顺应了时代潮流,才能够夺得这天下。
在当时,人民军队的力量微薄,尤其是在长征时期,经常出现吃不饱饭的情况,军人们只能勉强以树根草皮度日,在这种情况下,向百姓借粮打欠条是常有的事情,在战争胜利后,国家一般会及时给予相应的补偿,不过,却遇上了一项难以偿还的欠款。
0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山西一名年迈的农民手握一张“八路军借款1100万法币”的欠条,向国家寻求帮助,惊动一时。据了解,这位农民名叫郭建英,在解放战争前,郭家是山西一家有名的富商,生活富足安定,只不过在1946年,一切悄然发生转变。
在那一年,当面黄肌瘦的八路军经过山西的一家村镇时,许多百姓都出来围观,他们逐渐了解到,这是一支人民军队,从来不像土匪官绅那样欺压百姓,因此,经常饿成面黄肌瘦的模样。尽管如此,仍旧在努力抗争,百姓们因此大受感动,纷纷拿出家里的粮食来给军人们垫垫肚子,然而,这些只是杯水车薪,八路军仍旧无法凑齐物资,来继续接下来的行军。
听闻此事,郭建英的祖父召集全族,带头捐赠出自己的大部分钱粮,家底因此变得微薄。这支八路军队伍感动万分,当场拟好借条,告诉郭建英的祖父,等到战争胜利后,可以向国家进行兑换。
虽然郭家的财富已经所剩无几,但是,商铺和当地的声望人脉仍旧积累在此,郭家并不担心未来,他们乐观地认为,只要像之前一样勤勤恳恳,那么,财富是可以重新慢慢积累起来的。
在一开始,因为郭家的善举,周围的老百姓纷纷前来照顾生意,好景不长,因为郭家持续红火的生意,极大地损害了当地其他商家的利益,为了争夺市场,他们竟然联合起来打压郭家,不断地降低价格,企图用“价格战”彻底压垮郭家。
如果当初郭建英的祖父没有把丰厚的家底贡献出去,那么,此时的郭家完全可以坚持住,打赢这场“价格战”。可惜的是,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郭家完全失去了与一众商家抗衡的资本,只能在不断地被打压排挤中艰难求生。
不久之后,店铺的生意开始变得惨淡,在所剩无几的家产和郭建英祖父的努力奋斗下,勉强度过了一段日子,等到了郭建英的父亲那一辈的时候,郭家实在是无力支撑,最后,只好选择变卖店铺,来到山中开荒务农,开始了清贫的山中生活。
02
虽然那个时候,解放战争胜利,这张“1100万法币”的欠条可以去找国家兑现,然而,郭家将这张欠条视作家庭的荣耀,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可轻易玷污。郭家的每一分子都遵守着这项传统,郭建英更是将父辈们的叮嘱牢记于心。
郭建英成年后,很快娶妻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仍旧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并没有想过要向国家兑换这一欠条。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郭建英的妻子突然患上重病,家里所有的积蓄转瞬间被花光,为了治疗好妻子,走投无路的郭建英只好下定决心,带着这一祖传已久的欠条,找到专业人员进行鉴定。
这个时候的欠条已经十分破旧,所幸仍旧能够辨认清楚字迹。经过鉴定,纸张、墨迹都符合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八路军所用。当年写下欠条的师长早已牺牲多年,几经波折之后,终于根据线索,找到了当年的军官和士兵。当回忆起那段在山西的行军岁月里,众人感慨万千,在那个时候,途经一个村庄后,大家难得可以吃饱,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人证物证俱全,郭建英手里的欠条是真实的,只不过,在当时,新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后,经济实力非常落后,根据经济专家的换算估值后,发现当时的国家根本无力支撑这一笔巨款。
出乎意料的是,郭建英并没有因此狮子大开口,反而说,自己并不想趁此机会发一笔财,不需要全部的欠款,只是希望能够治疗好自己的妻子,如果能够稍微改善一下家庭环境就已经非常满足。最后,国家一次性给郭建英拨款了8万元,按照如今的换算来说,也相当于如今的200多万。
结语
百因必有果,佛曰:“你种下什么因,便会结出什么果。”善举终有一天会得到回报,也许能够在当下获得回报,也许能够福泽后辈,结下善缘。郭建英就是因为祖父多年前的善举,因此,拿着这笔钱治好了妻子的重病,也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