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清退令”来了,4600万人受影响,超60岁何去何从……

造价20万农村小户型复式自建房设计,五室两卫设计,满足一家人住宿

没有中央的英明领导,就没有农民的小康生活!没有中央对于三农的政策改革,更没有农村天翻复地的变化!作为农民我们时刻感激中央对于农村的每一项政策改革!作为农民,农民最苦就要为农民发声!让更多的农民能够生活安稳、老有所得!大家好,这里是‘农民最苦’公众号消息,我是农民最苦!向所有农民兄弟问声好!

——农民最苦

1

全国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

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

“我还干得动,

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干下去?”

这是面对建筑业清退令时

不少“老年农民工”发出的感叹

在铺天盖地的消息中

藏着一件这样的新闻:

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

截止到目前,

全国已有多个地区

发文进一步规范

建筑业的工人年龄

例如上海、天津、广东深圳、

江苏泰州、江西南昌等地,

均作出此项要求。

这也意味着超龄农民工

正在逐步告别建筑工地

而对于他们的未来

带来了新的挑战难题

据《工人日报》报道

如今施工现场已经难寻

60岁以上的农民工,

甚至超过55岁的都极少

确实,工地如此辛苦

壮年都不一定吃得消

更何况已经

步入中老年的农民工们

但对于有些高龄农民工来说

这个“清退令”,

却犹如晴天霹雳

毕竟失去工作

就等于失去一家子的收入来源

让人难为他们感到轻松

这是一个很少人关注的群体

但却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群体

而“清退令”后的问题

需要的更是长久的解决方法

2

未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年龄

将超过50岁、60岁

高龄农民工,通常指的是

50岁以上的农民工。

他们有的可能在城市

从青壮小伙奔波到年过半百

也有的是中年时期才出来打工

曾经有一则新闻

讲述的是一位52岁的父亲

在城市打工的故事

这位农民工父亲说

他每天中午只吃一顿饭

因为身上只有50多块钱了

还想再坚持三天

为了省钱不敢租房

只能睡在立交桥下

白天就把行李打包

这就是当前很大一部分

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在光鲜的城市背景下

他们平凡普通又落寞

在许多文章的数据推算中

2020年50岁以上

农民工总数为7540万人

比前两年多了增加1081万人

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扑面而来,

农民工也不能例外

未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年龄

将超过50岁、60岁。

到了这个年龄仍在劳作

唯有一个原因

就是在老家种田

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而在城市里卖力气换得的钞票,

一部分还给了城市,

一部分变成了家里的房子、

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赡养费。

3

“城市清退令”的初衷

主要还是为了安全着想

农民工的各项权益牵动着全社会的心。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希望解决超龄劳动者工伤保险的问题”。

而建筑工地正是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易发的区域。

类似的问题在上海出现得更早,2018年上海建筑业曾发生两起较大事故,分别造成6人死亡,其中有3人超过60岁。

部分新闻中“超龄农民工不能进入工地”的表述存在夸大,文件中明确规定,超龄员工不能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而工地其他辅助性岗位,比如保洁、保安、仓管等是不受影响的,也希望施工方为超龄农民工提供更为周全的安排。

“城市清退令”的初衷

主要还是为了安全着想

建筑工地正是超龄农民工

安全事故高发易发的区域。

建筑施工现场工作环境、

居住条件、餐饮质量大多一般,

长此以往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但很多超龄农民工

并不是闲不住,而是不能闲。

他们一旦告别工地,

谋生恐怕就成了问题。

严格执行并体现城市温情

在上海的许多工地上,类似这样严加管理的措施正不断被落实到位,但超龄农民工的务工需求依旧存在,转型成为了许多人主动或被动的选择。

沈师傅之前就在建筑工地务工,最近几年,和他年岁接近的老乡们结伴外出打工,越来越难找到工地上的活儿了。目前,他们正在市郊建设农民自住的小别墅,和之前登高爬低比起来,风险小了许多。还有的农民工“试水”装修、家政等新行当,渐渐适应了改变。

“许多农民工还想为家庭再出把力,这种情况我们非常理解。”上海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规定的严格执行是出于安全考虑,同时上海也在努力体现出城市温情的一面.

“对于仍有工作意愿的超龄农民工,上海各方面积极协调,提供了保安、保洁和物业等相对较轻松的工作,同时将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及时跟进,确保超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对此,您有何看法,可以留言讨论!

喜欢的,点个分享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