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文身、花臂、满背这类词,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社会人”这类人群。
然而,近些年来,文身却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不过十几岁的少年少女在街上游荡,稚嫩的脸,却配着成熟的妆容或发型。
露出的脖颈、手臂、小腿等部位,赫然是一片扎眼的文身图案。
在同龄人群体中,这样可能是很酷的代表,可是在成年人看来,不论认不认识这些孩子,都是满满的心疼。
纹身的时候不痛吗?确定以后不会后悔吗?他们的父母知道吗?
14岁女孩文花臂,母亲痛哭“把我孩子毁了”,该负责的只有店家吗
近日一对向媒体求助的母女引起大家广泛关注,而争议的起因,便是14岁女儿的一对“花臂”。
一个14岁初中生女孩的母亲赫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女儿胳膊上出现了大片图案。
在母亲的逼问下,女孩承认自己花了300元钱去了文身店,文下了文身。
看着女儿胳膊上醒目的图案,母亲实在不能接受,她拉着女儿来到该文身店,质问负责人为什么要给一个学生文身。
她认为文身师在接待顾客时,没有提前确定顾客的年龄,这才导致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
母亲决定带着孩子去上海接受最好的治疗,医院给出的方案是大概需要花费两年左右的时间,而金额则将近三万元。
她认为这个钱应该由文身店来付,而文身店只承诺,要么由店里帮助洗文身,要么,给出三倍赔偿。
也就是赔偿她300元的三倍900元。
对于店家的解决方案,这个母亲十分不满意,因此又是找媒体,又是到当地相关部门投诉,甚至报警。
当着记者的面,她忍不住痛哭∶“孩子前途全毁在文身上了。”
她认为女儿之前本来活泼开朗,受这件事影响已经开始变得孤僻,甚至不愿意上学。
为了佐证自己的说法,她还几次把戴着口罩和墨镜的女儿拉到镜头前面来,让孩子亲口说出“后悔”。
实际上在文身这一行业里,一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能给未成年人文身。
一方面学生群体心智尚未发育完全,遇事易冲动,文身却是一旦文上身,就很难去除。
就算能用特殊手段去除,也是又贵又麻烦,同时也会留下疤痕。
更何况学生群体今后发展方向还未确定,如果身上有文身,基本上就与军人、公务员、教师等工作无缘了。
因此不论是为孩子着想,还是怕惹麻烦,文身店通常都不会为了这区区300元冒险。
如今正在上初中的女孩手上多了如此大面积的纹身,确实像她的妈妈哭诉的那样:孩子的前途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是仔细思考一下,难道毁了女孩前程的,就只有店家吗?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会无缘无故文身。
哪怕不清楚这件事对未来的影响,她不知道痛吗?她不知道300元能买多少好吃的吗?
她之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决定,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受到朋友影响,觉得酷觉得好玩。
二是内心有苦闷无处发泄,因此通过文身的方式,宣泄情绪。
为什么那些文身的人会说,这东西“有瘾”?
实际上,文身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治愈自己”。
而根据女孩的表现,她大概率属于后者。
根据妈妈的描述,女孩转学之后,性格就已经出现一定变化。
而她所说的孩子性格往孤僻转变,抗拒上学,难道只是单纯因为自己文了文身,而不是母女间爆发的一系列冲突吗?
这位母亲又气又急的心情我们能理解,可她想的,考虑的,全都是以后升学怎么办,前途怎么办。
从始至终,妈妈没说过一句“孩子纹身多疼啊”。
14岁的孩子没有办法掌控事情的走向,被母亲机械地拉到镜头前一遍遍说“后悔”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戴上口罩和墨镜。
也许孩子之所以会用文身的方式宣泄情绪,就是因为她觉得,她能掌控的,只有这副身体了。
可是目前看来,这种方式显然也用错了。
目前这名女孩很大概率上会长期接受消除文身的治疗。
既然木已成舟,事情已经发生,作为父母该做的,是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解决,解开她的心结。
不然今天你可以帮她洗花臂,但你能一直成功阻止她其他伤害身体的行为吗?
今日话题:你认为这件事谁该负主要责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糖果教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