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英雄归乡丨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纪实

9月2日上午,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回到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从异国他乡回到祖国怀抱!

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首次提议在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之际,送还由韩国军方管理的全部志愿军遗骸。9个月后,朝鲜战争停战以来,两国之间最大规模的一次遗骸送还促成,这也被媒体称为是中韩关系“新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敬请观看凤凰大视野

《年轻的他们——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纪实》

启程

在2014年的首次交还中,共有437具由韩方发现并保存的遗骸被交还给中方。由于此次交接意义重大,韩国遗骸发掘鉴定团始终保持低调,谢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

交接仪式完成两个月后,经过与韩国国防部和韩国驻香港领事馆的不断接触,凤凰大视野摄制组最终被允许对鉴定团进行采访。

韩国遗骸发掘鉴定团团长 刘次勇

刘次勇是韩国遗骸发掘鉴定团团长,也是2014年志愿军遗骸交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作为韩国国防部的下属机构,刘次勇所在的鉴定团成立于2007年,这也是继美国军方之后,全球范围内第二个专为战争失踪人员设立的机构。

该团下设企划课、发掘课、甄别课、支援课等4个部门和4个发掘班。团员全部为现役军人,入伍前均具备考古学,人类学等相关知识或遗骸发掘的专业经验。

发掘团正在测鉴定测量遗骸

刘次勇说:“寻找阵亡战士遗骸的事情已经写入了韩国的法律。实际发掘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中国军和朝鲜军的遗骸。出自人道主义,我们会制作朝鲜军和中国军的坟墓。虽然曾经是敌人,但我们还是会把他们安葬并妥善保管。”

2014年6月,凤凰大视野摄制组跟随韩方一支发掘队伍,来到位于“三八线”以南百余公里处,韩国横城的一座旧战场。

这也是韩方提议送还遗骸后,首次向媒体公开他们的发掘过程。

归乡

从2014年至2020年,中韩已连续7次交接共计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今年是第八次,截止目前已有共825名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即使回国的烈士遗骸数量已经达到八百多具,相较于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19.7万战士,他们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据统计,朝鲜战争中仅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在韩方一侧伤亡就达7.5万人之多。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战士。

来自山西太原的韩晓燕在寻找他的伯父,而来自青海西宁的康明寻找的是他的父亲。

据战后康家收到的阵亡通知书记载,他的父亲康致中被就地掩埋在“三八线”北侧152墓地1号墓。如今那里仍是朝鲜的军事禁区,多年来康明多方努力,但始终无法到父亲的墓前祭奠。

虽然明知自己的父亲并不在2014年归国的遗骸之列,但康明还是千里迢迢,从青海西宁赶到了沈阳。在他看来,毕竟这是与他父亲一样的,散落异国60多年的志愿军遗骸首次回国。

2014年3月28日,中韩双方在韩国的仁川国际机场举行首次交接仪式。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批志愿军家属从全国各地赶往沈阳,准备迎接这些烈士回家。

等待迎接遗骸的志愿军家属

作为烈士家属及后代,共同的命运把他们连接到了一起。看到还有人像自己一样,也在寻找亲人,他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希望。

2013年7月,阵亡中国军人后代

前往韩国坡州志愿军墓地祭扫

9月30日,是“中国烈士纪念日”。每年这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都会举行缅怀英雄烈士纪念仪式。在国庆节的前一天,纪念先烈,更添一种重大的意义。

敬请观看凤凰大视野

《年轻的他们——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纪实》

编辑:王鼎尧


旋转蒸发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