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农隐姓埋名38年,回大陆探亲引起中央震惊,他究竟是谁?

特思尔股票网

1945年日本投降,全国上下一片欢呼,同年10月25日,日本驻台湾总督向中国政府代表签字将台湾归还中国,标志着被日本帝国主义奴役50年的台湾及周围岛屿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1949年,逃往台湾的蒋介石封锁了大陆与台湾的航线,两岸人民从此断了音信。这一断,隔断了多少人回乡的希望。直到1987年,两岸开始互通,才有很多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

1988年,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经过千里跋涉从台湾来到广东农村的一户农家院前,带有些许的近乡情怯,他迟迟没敢进去。随后院门打开,出来一位老妇人,老妇人看到老人沉默了许久,随后抱头痛哭:“你可回来了。”

这个老人是谁,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几十年不能回家?他都去了哪里?

这名老人化名叫叶依奎,真名叫作谢汉光。

谢汉光

谢汉光是广东丰顺县人,1919年出生的他正好在年幼时赶上了革命的浪潮,从小就开始接受新民主主义思想洗礼的他,对革命事业十分感兴趣。他的家庭条件在当时算作是不错的,所以他的父母希望他以后能有出息,在文化熏陶下长大的谢汉光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在十九岁时,就考上了广西大学的农学院,1942年,谢汉光从广西大学大学毕业以后,留在桂林当地的农场工作,同时也在暗中组织工人和农民运动,反抗地主官僚及旧军阀的压迫。那时候敌人对于我党的革命人士的搜捕十分严格,谢汉光经常面临着威胁,不过谢汉光处事严谨,而且胆大心细,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他往往能利用优势伪装自己,很多被追捕的同志也是因为谢汉光的搭救从而离开广西。

谢汉光当时在桂林的农场做管理主任,他利用职务之便,将这片农场逐渐变成了我党的地下交通站,有什么情报往来都由农场送出去,谢汉光平日里八面玲珑,和许多敌人的高官都有交情往来,所以农场一直没有被怀疑过。久而久之,这家农场就成为一个小小的联络点。谢汉光支撑了地下交通站两年,但是1944年日寇发动豫湘桂战役,大举入侵大西南,广西成为前线。11月,日寇占领柳州,就连农场也被日本人所占据,谢汉光只好扮做难民撤出广西。

张伯哲与谢汉光等人编写的研究报告

在亲眼见到日军对中国平民残暴的杀戮后,为了躲避战乱,谢汉光与当地百姓一起逃难到了四川。满目疮痍的城市和同胞的尸体,这些都深深地刺激了谢汉光的心。到达四川之后,他决定加入革命事业,为拯救危难时期的国家出一份力。但组织为了他的安全拒绝了他的请求,在组织的安排下让谢汉光进入一所中学当了教师。

日本投降后,谢汉光更加坚定了加入革命组织的想法。台湾回归后,他的老师被邀请作为台湾林业试验所的所长。谢汉光很有才华,在学校里就是很出色的学生,所以谢汉光曾经的老师就写信邀请谢汉光和他一起前往台湾到台湾的林业实验所工作。考虑到组织上的工作需要,谢汉光同意了老师的邀请,不过他因为还有手头的工作,所以没有立马前往台湾,而是先到香港住了一段时间。

于是,他辗转来到香港,与香港的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如愿加入了革命的组织。在香港那段时间,他认识了自己现在的妻子,在组织的见证下两人成婚。在结婚后的第九天,他接到了组织下达的命令,让他去台湾做地下工作。因为谢汉光是农学院毕业,曾经在农场当过农场主,而台湾那里正好有一份与农业相关的工作,所以,组织就想到了谢汉光。

谢汉光看着刚刚结婚的妻子,心里很是不舍,但还是决定前往台湾潜伏。因为任务的保密性,所以,谢汉光没有告诉妻子自己要去做什么,只是说自己有事。妻子也知道谢汉光的身份,也没有多问,只是贴心地给丈夫准备应用的行李,依依不舍得与丈夫告别。

只是令两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是40年。

来到台湾之后,谢汉光凭借自己的农业技术,很快便得到了台湾林业试验所的工作。随后,在这份工作的帮助下,他又成功帮助其他几位一同到来的革命人士潜伏下来。在谢汉光潜伏在台湾的第二年,他的好友陈仲豪也接到组织的任务潜伏到台湾。两个曾经的同窗好友,而今又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斗,自然是更加激动。

随后谢汉光就被调到革命人士钟浩东的基隆中学去任教。于是,谢汉光开始利用职务优势宣传革命事业,在他的宣传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加入到革命事业中。为了方便收到大陆消息,1948年夏,陈仲豪人等在基隆中学秘密印刷《光明报》,宣传革命,一时间,台湾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光明报》和革命标语。就这样,红色思想开始在台湾流传,这些潜伏在台湾的革命人士的宣传工作也做得如火如荼。

台湾光明报

到了1949年7月,台湾地下党的这些宣传攻势,震撼了全岛,也惊动了蒋介石。蒋介石知道后十分生气,立即召集国民党的三大情治机关高层开会,并下令让毛人凤彻查,限期破获中共《光明报》。当时成为特务头子的毛人凤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手下搜查这些报纸的秘密印刷地。后来,通过搜捕抓到几名持有《光明报》的台湾大学生,在对他们的审讯中得知:基隆中学校长钟浩东是中共党员,不仅如此,钟浩东还利用职务之便在校内安插了许多共产党员担任教师,《光明报》就是基隆中学地下党编印出来的刊物。几天后,特务包围了基隆中学,将校长钟浩东及一批台籍教师逮捕了起来,基隆的地下党组织遭到彻底破坏。

情报工作,虽然不想战场上那样需要真刀真枪的争斗,但仍然是一项把脑袋放到裤腰带的危险工作。毛人凤抓捕到钟浩东后,对他进行严酷的刑罚,试图逼迫他供出潜伏在台湾的其他革命人士。但钟浩东始终没有出卖自己的同伴,自始至终咬紧牙关,最后牺牲在了革命的道路上。钟浩东烈士就义时,就是唱着他最喜欢的《幌马车之歌》,迈步踏上刑场的。而他的妻子蒋碧玉在面对保密局特务时平静地说:“我们终将难逃一死,但是,我们能够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在台湾流第一滴血,我们感到很光荣!”后来,他的故事于1995年被台湾导演侯孝贤拍成电影《好男好女》。

《好男好女》剧照

国民党的搜查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他们继续审查相关人员,陆续又有十几名革命人士被抓。陈仲豪是《光明报》的负责人之一,组织担心他会遇害,于是暗中让他撤离台湾。在谢汉光的帮助下这些人伪造出一些假身份,又经过一番乔装打扮,成功骗过了国民党的追查,回到了大陆。

台湾的局势也因为这件事而变得更加严峻。虽然任务难度上升,但留在台湾的革命人士并没有因此而退缩。1949年,震动台湾的光明报案爆发。在光明报案中,有很多的地下工作者被捕,有的则被逼只得无奈返回大陆。其中对我党在台湾的地下工作影响最大的要数1950年时任台湾工委书记的蔡孝乾被捕。因为蔡孝乾当时是我党在台湾的地下党组织里最高级别的领导人之一,几乎掌握了我党在台湾所有重要的情报,包括重要的情报人员名单和台湾各地的秘密联络场所。因为畏惧即将到来的酷刑,蔡孝乾选择了背叛革命。

因为他的背叛,给台湾其他革命人士带来了灭顶之灾。随后留在台湾继续执行潜伏任务的革命者名单被蔡孝乾暴露出来。于是,国民党迅速对名单上的人下手,谢汉光也在这张名单中。张伯哲最先得到消息,于是立即提醒在台湾的同志们注意隐蔽,但还是有很多人因为没有来得及及时撤离被国民党的人抓捕。谢汉光因为加入的时间短,在组织里的地位也不高,也因此算是争取了一段逃跑的时间。

1950年3月,谢汉光在家中收到张伯哲的密信,告诉他地下联络点已经暴露,让他立即转移,当时因为敌人破坏,台湾众多情报网已经分崩离析,谢汉光联系不到其他人,只好按照张伯哲的计策躲了起来,果然,谢汉光前脚刚走,后脚六名特务便进入了他的寓所,如果谢汉光迟走一步,恐怕也要横尸当场了。等到他躲过第一批追捕后,这才发现大部分潜伏在台湾的同伴都被抓,就连最早知道消息的张伯哲也因为掩护同伴被害,与组织的联络点也全部被毁。

在台湾的地下工作者被捕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搜查,谢汉光一路躲藏,跑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逃到一处高山族村庄时,因为体力不支,他晕了过去,被当地的村民救到家里。在村里养伤期间,为了报答村民的收留,谢汉光利用自己曾经学过的农业知识,帮助当地的村民种植。其他村里的村民得知后,也纷纷向他来求教,渐渐地,当地村民和谢汉光相处得很是融洽。

村长在得知谢汉光的事情后,主动询问他是否愿意顶替这里一个不久前刚刚去世的年轻人的身份。谢汉光知道这是村长在帮他,加上他想活着回到大陆的希望,所以答应了村长的建议。从此,谢汉光便化身为“叶依奎”住在村里。

虽然在这里生活得还算安逸,但谢汉光始终牵挂着身在大陆的妻子,盼望着有一天能回到大陆与妻子团聚。这么多年来,谢汉光一直是独自生活,没有再找过老伴。虽然在当地村庄里,也有人想给他保媒拉纤,但都被谢汉光婉言拒绝了。

1987年,两岸开始互通,台湾也允许台湾人回到大陆探亲。谢汉光得知消息后,十分激动,向当地政府提交了探亲申请,此时的他已经68岁高龄了。1988年,他的探亲申请终于通过了。

谢汉光老人回乡探亲

化名“叶依奎”的谢汉光踏上了回到大陆的归程。到达大陆后,就立即赶往大陆的广东老家,时隔多年,谢汉光踏上老家的土地后有些近乡情怯。因为时间太久,很多地方跟他的记忆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谢汉光只能四处打听妻子的去向。

这么多年没见,他也有些害怕,担心这个时候的妻子早已改嫁或者已经去世,回到大陆以后无亲可认。在得知妻子这么多年来一直孤身一人时,谢汉光感动得流下眼泪。当谢汉光按照打听的地址来到家,恰好看到正在院中晒太阳的妻子。他忍不住叫了一声妻子的名字,妻子疑惑的抬起头,仔细打量后激动的站起身来,抚摸着谢汉光的脸,两人抱在一起,激动地哭了起来。

原来,在谢汉光离开不久,妻子就发现自己怀孕了。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生下了孩子,一个人将孩子拉扯大,同时也在等待着离开多年的丈夫。因为担心丈夫回来找不到家,所以这么多年来没有搬家。看着两个拥抱在一起的老人,谢汉光的儿子们也反应过来,这是自己从未见过面的爸爸,一家人终于在分离多年之后再次团聚。

谢汉光找到妻子后,就立即找到当地政府,希望政府组织能够帮助自己恢复身份和党籍,但因为年代久远,很多东西已经难以考证,所以一时还不能确定谢汉光的身份。因此丰顺当地政府只能认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贫困台胞,按规定每个月仅仅发放120元的生活津贴。谢汉光只能继续以叶依奎的身份生活。虽然有些遗憾,但是能在有生之年回到大陆,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妻子,已经心满意足了。

谢汉光在台湾台中党组织中的战友中,梁铮卿、张伯哲等同志都牺牲了。当谢汉光打听到当年在台湾基隆中学的战友陈仲豪在汕头大学当图书馆主任时,特地从丰顺来到汕头与陈仲豪会晤。相别数十载的生死同志,今天相见,彼此又喜又悲。也正是由于陈仲豪的帮助,谢汉光才能恢复身份和党籍。

当年光明报案发时,陈仲豪是少数得以侥幸从台湾撤离的地下工作者。晚年的陈仲豪,一直在为自己的战友的事情而四处奔走,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谢汉光的身份问题。1994年,中央组织部在调查张伯哲烈士的事迹,陈仲豪得知后,趁机就向上面反应了谢汉光的事情。

中央得知消息后非常重视,随即派人到丰顺进行深入调查,在仔细调查了相关的资料,并且和谢汉光本人面谈之后,最终肯定了他的身份,恢复了谢汉光的党籍,并同时恢复了他离休干部的待遇。

丰顺县县委关于恢复谢汉光身份待遇的文件

由此以来,谢汉光就是我党有史可查的,在台湾坚持斗争潜伏时间最长的一名地下党员。一直到这个时候,周围的人才明白,原来这个白发苍苍从台湾回来的老人,居然是在台湾潜伏了将近四十年的特工。之前台湾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也被更多的人所知,组织为那些曾经在台湾进行地下工作的革命者恢复了身份,但还是因为年代久远,牺牲的人数太多,没能留下姓名,使得很多人成了无名英雄。

1996年,在谢汉光恢复身份两年后,他与世长辞。

与其他大多数台湾的地下党革命人士相比,谢汉光是幸运的。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有太多无名烈士,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他们的事迹不被人所知,但他们的精神,仍然被人传承,正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了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

另外,谢汉光能够回到大陆探亲,也得益于两岸关系的和解。台湾和大陆是不可割裂的整体,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两岸人民能够团圆。我们更希望台湾尽早重新回到大陆的怀抱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