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母亲进城带孙子15年,陆续带大5个孙子孙女,如今小儿子却让她“滚回大儿子家”,小儿子说:“母亲强势不讲理,我现在宁愿请保姆,也不让她带孩子!”
一,农村婆婆进城带孙子15年,如今被儿子扫地出门
2年前,张凤娥被小儿子接到家中,帮忙看双胞胎孙女,期间一直勤快能干,可是2年后却被儿子赶出家门。
说起原因,竟然是因为给孙女“把尿”和儿媳起了争执。
有天早上,她抱着2岁的小孙女在卫生间把尿,儿媳妇却当面抱怨起来:“到底是农村人,把什么尿,连尿不湿都不舍得用吗?”
张凤娥却觉得孙女已经2岁了,没必要再用尿不湿,于是三言两语婆媳吵了起来。
这已经不是城里儿媳第一次出言讥讽了,没想到晚上等小儿子回来,儿媳就开始收拾行李,对儿子说:“今天不是她走就是我走!”
了解事情经过后,小儿子直接对张凤娥说:“从我家滚出去!”
儿子的话让张凤娥一下气晕了头,要不是儿子及时拦住,她差点就从5楼跳了下去。
64岁的张凤娥出身农村,在大山深处她带大了两个儿子。
15年前两个儿子将她和丈夫接到城里,先后带大了5个孙子孙女,对小儿子家的双胞胎孙女,更是上心。
张凤娥说:“这两个小孙女白天黑夜都跟着我,我没跟儿子要一分钱,觉得给儿子看孩子是应该的。”
所以现在儿子将她扫地出门,更加让她气愤和委屈。
这个操劳一辈子的老人,坚决要上小儿子家讨个说法。
二,丈夫田富:妻子强势了一辈子,蛮横不讲理!
如今小儿子电话不接,家里的房门也反锁,任凭张凤娥在外敲门,房间内也只有12岁的大孙女应答。
孙女对待奶奶的态度却十分恶劣,言语偏激:“凭啥给你开门?你不是说你两个儿子已经死了么!”
“你找我爷爷也没用,他也死啦!”
无奈之下,张凤娥只能叫了派出所,小儿子才将房门打开。
客厅里站着张凤娥的丈夫田富和小儿子,儿媳和孙女们却不知去向。
两位老人一见面,就展开了激烈争吵,互相指责对方的不是,反倒是小儿子瘫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为什么张凤娥老人被儿子赶出家门,就连丈夫也指责她的不是呢?
张凤娥怒气冲冲:“你们15年前把我接来,现在又把我赶走,让别人怎么看我?我咽不下这口气!”
丈夫田富却对记者解释:因为小儿媳一气之下带孙女回娘家了,所以小儿子想让妻子去大儿子那里住一段时间,缓和下婆媳矛盾,一没打她二没骂她。
记者:那为何张阿姨说小儿子让她滚呢?
田富不以为然:“是说了让她滚,但是毕竟是自己儿子又不是别人说的,没关系。”
田富言语间处处维护儿媳,对于儿子不尊重老母亲也觉得理所当然,这又是为何呢?
田富说,小儿媳一直让着妻子,是妻子性格过于强势,逼得小儿媳忍无可忍了。
“她骂亲家,骂得很难听!你说这谁受得了?”
在丈夫田富眼中,妻子张凤娥就是一个强势不讲理的人。
47年的婚姻,两人争吵不下1000次,最后都是田富为了孩子和家庭,选择隐忍,要不然早就出人命了。
但如今儿子和儿媳却无法忍受妻子的脾气。
不但小儿子和儿媳,全家11口人,只有大儿子家的小孙女和小儿子家的双胞胎与她亲近,其他人都无法与她好好相处。
田富说:“她亲哥曾经评价她,横竖都是她的理,搞不赢了就蛮横无礼!”
看到丈夫和儿子的不理解,张凤娥突然提出一个要求,她要和家人签订协议:
1,小儿子要赔礼道歉;
2,小儿子归还之前从她这里拿走的130000元积蓄,同时额外支付费用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并断绝母子关系。
这个老人愤怒之下,不惜要与儿子断绝关系。可是她又为何要与全家人对立呢?
三,丈夫负伤,张凤娥一人挑起家庭重担
说起过往,张凤娥老人的眼里闪起泪光。
丈夫年轻时性子软,又因为负伤不能干重活,是她一人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将两个儿子养大。
最苦的时候,她不仅在家里养猪,最多的时候还同时养10头牛。
每天凌晨3点,还要背着货进城去卖,60多里山路,她要走4个多小时。
过往吃过的苦,却让她内心自豪:“老公不行了,我自己把小孩带出来了,很有成就感。”
可是自从被小儿子以极其不体面的方式赶出家门,这份自豪就荡然无存。
“现在生活好了,却感觉没安全感了,没有盼头了。”
15年前,她和丈夫就分工合作,陆续带大5个孙儿,这2个双胞胎孙女,更是从刚出生起,就由她一人照顾。
但是她的辛苦付出,却没有换来家人的理解,反倒因为和小儿媳的生活习惯差异,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小儿媳是城里人,家里又是征收户,从小没吃过苦,更看不起她这个农村婆婆。
刚一结婚时,小儿媳就拒绝住进田家在县城精心准备的婚房,嫌弃条件太差,让小儿子在市区买房。
两个孙女出生3个月后,儿媳想把其中一个送出去,被张凤娥拦下。
“我不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婆婆,3个小孙女我都看得很重,都是我的心头宝。”
孙女出生后,亲家母也来看过孩子,每天傍晚做一顿饭,就出去跳广场舞。
大部分时间,是张凤娥一个人带俩娃家做家务。
“干起活来,放不下孩子,经常是怀里抱1个,背上背1个。”
因为勤快惯了,她又实在看不惯小儿子和儿媳懒散,希望他们勤快一点,也搞搞卫生。
可是小儿子却不理解,反而反问她:“为什么打扫卫生时,唯独把我们的房间漏下?”
一桩桩的矛盾逐渐累积,终于借由“把尿”一事彻底爆发。
现在儿子和儿媳都不愿意见她,她也不指望能换来儿子的理解,只想靠物质保障自己的生活。
几年前小儿子创业,她将全部积蓄13万元给了小儿子。
如今母子关系破裂,她想把这笔钱要回来,作为晚年的保障。
四,社区调解,小儿子不愿意出席
为了要回积蓄,张凤娥来到社区寻求帮助,社区表示要找小儿子了解下情况。
电话里,小儿子说他无法理解母亲。
让母亲去大哥家住是为了缓和矛盾,为何母亲不同意呢?
再说了争吵当晚,他是因为在气头上,导致态度不好,为什么母亲揪住这点不放呢?
尽管社区极力劝说,小儿子却不愿出面调解,由父亲田富代为出面。
田富评价起小儿媳,直接打了99分,因为儿媳有文化,看事情有远见。
至于扣掉的1分,田富笑了:因为她和婆婆顶嘴,她不像我一样百依百顺。
这时田富也坦言:老伴其实心地善良,人也勤快,而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老伴没有找到定位。
在田富看来,老伴就是说得太多,管得太多,才破坏了和儿子儿媳的关系。
这时社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奶奶,没有义务为儿女看孩子,既然是儿子主动把母亲接过去,就应该给予足够的包容和尊重。
遇到矛盾,应该想办法和平解决,多顾虑下老人的感受。
对此田富点头表示赞同,但是他也想劝老伴放弃找儿子要回积蓄。
“我们做父母的把钱交给儿子正常,毕竟以后有病痛还得靠儿子啊。”
看到老伴不表态,田富建议老两口回到老家老房居住,远离纷扰。
张凤娥反问:“那等老了不能动了怎么办?”
田富:“让两个儿子每人给500元生活费。”
可是这个建议依旧受到张凤娥的拒绝。
那么这件事情,又该如何解决呢?
五,邻居:如果她不强势,她家怎么挣下这份家业?
张凤娥带记者来到老房,她指着院里种满的瓜果蔬菜说,这些都是我看孩子的间隙打理出来的。
干净有序的家,透露了这个女人的持家与能干。
说起张凤娥,就连邻居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张凤娥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吃苦和勤快,一年到头不闲着。”
邻居也表示,张凤娥确实有点强势,但是作为女人,她能理解张凤娥。
如果没有她的强势,没有她的当家作主,田家也不会挣下整个家业,还将两个儿子供到城里。
可悲的是,邻居能懂张凤娥,可是她的丈夫和儿子却不理解。
故事的最后,小儿子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
在他看来,婆媳之间的矛盾,并非因为妻子看不起母亲,而是彼此存在育儿分歧,但每次都是母亲强势不讲理,才导致矛盾激化。
或许是母亲的一次次强势消耗了小儿子的耐心,但是作为儿子,他又是否站在母亲的立场考虑过问题呢?
小儿子最终表示:他和妻子宁愿请保姆,也不想让母亲再帮忙看孩子了。
那大儿子又是什么态度呢?
大儿子说,家庭产生矛盾,其实每个成员都有责任,但是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
当时他已经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中,就是想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想到母亲还是气愤难平。
在大儿子看来,母亲发脾气,包括找媒体,是因为需要倾诉和发泄。
现在一家人的生活变好了,他也希望母亲能调整心态,接受现实。
听到两个儿子的话语,张凤娥坐在一旁,一言不发。
接着她带记者来到屋内,展示了丈夫带来的医保卡等证件。
她说,这些以前都放在丈夫那里,现在丈夫把它们送回来,还要跟她离婚。
因为她闹得整个家里不安宁。
一反前几日的激动情绪,这次张凤娥表现得很淡定,经过这件事,她更坚定了一个想法:
“这次就算全世界都说我不对,我也没觉得自己做错了。”
最后她表示,就算丈夫跟她离婚也没关系,她依旧有事做:专心带大儿子家的小孙女。
写在最后
本以为是一个强势女人逼疯全家的故事,没想到节目看下来,我却替张凤娥感到委屈和不值。
一个大山深处的农村妇女,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儿,带大两个儿子,让他们在城里站稳脚跟;
15年前又从大山来到城里,先后带大5个孙儿孙女。
因为强势,才能当得住家,做得了主,让一家人摆脱贫困生活;
如今却因为强势,被全家人排挤在外。这份憋屈,又该向谁诉说?
当丈夫和儿子批判她的强势不讲理时,有没有想到,如果没有她的付出,一家人又怎能过上现在的生活,5个孙儿孙女又怎么能平安长大?
所以,一个家庭女人太强势,这个家庭会怎样?
女人强势又能干,可以让家庭的发展越来越好,但也难免关心则乱;
女人强势又不讲理,也必然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
从家庭关系的角度来讲,强势的女人更容易吃亏。
她们勤快能干,甘愿承担一切,扛住所有的苦和累,最后却因为强势,得不到家人的一句认可。
但是,一个家庭的和睦与繁荣,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付出与互相包容。
就像张凤娥大儿子所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
作为丈夫,不懂维护妻子;作为儿子,不懂协调婆媳关系,这才是一个家庭的失败。
也希望张凤娥最后能想开,辛苦一生,晚年应该学会放手,好好享受生活。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您的喜欢,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币圈消息 http://www.wildpackag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