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源法宝 http://www.chaojikeyuan188.com/
有关部门在柔性执法的同时,更应联合其他部门及时采取强力措施予以整治,这样的清理方能治标治本。
近日,网络上出现一起城管拿着喇叭跟着一“乞讨人员”喊话的视频。视频显示,喇叭中播放着:“在老家给儿子买了房,娶了媳妇,我是骗子,我比你们都有钱,我每天车接车送,来钟楼要钱”。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视频中的女子常在西安钟楼附近行乞,乞讨人员大概有4个,可能长期以要钱为营生,多次劝导无效后,当地城管人员才使用了此次的喇叭播音方式劝离。
很显然,当地用喇叭高声揭露驱赶的“乞讨人员”,并非真正遇到困难不得已的乞丐,而是打着苦难的幌子专门从事以乞讨钱财为直接目的的骗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乞骗”。很多人对此并不陌生,在不少地方,尤其是一些城市主要街道等场所,都曾经存在这种现象。
但是,由于这类“乞骗”一般都是采取蚂蚁搬家式欺骗,一次数额非常小,受骗者往往很难与他们计较,甚至有时候明知是骗子,但为了尽快脱身等,还不得不给他们钱财。
而作为城市管理者,由于这类人员具有流动性大、辨识成本大等特点,往往不容易逮着;或者即使逮着,也难以严肃处理,往往只能教育后放人。
▲城管喊话内容。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截图
也正因为“乞骗”成本小到可以忽略,才使得一些地方的“乞骗”如城市牛皮癣一样,久久难以除净,路人讨厌,管理者头疼。采取何种措施有效去除“乞骗”,这不仅考验城市管理者的决心,更考验其智慧。
从这个思路再来看此次西安钟楼城管的举措,在避免对“乞骗”动粗等正面冲突的情况下,通过反复播放“我是骗子”录音这种出奇不意的方式,破坏其骗乞的环境和氛围,提醒市民这是职业“乞骗”,从而避免上当给他们钱财,无形中达到了很好的驱赶“乞骗”的目的。
无疑,这种“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工作手段,是一种柔性执法的有益尝试,体现了城管工作的创新。就目前情况看,这一做法不但达到了真正的驱赶“乞骗”的目的,也得到了社会和网友的称赞,同时也重塑了地方城管的良好形象,社会效益显而易见,值得其他地方的城市管理者借鉴参考。
但是,若想从根上去除城市“乞骗”,这种没有代价的处理方式,显然还远远不够。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2009年7月16日,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图/国务院官网截图
而2009年7月,国家民政部、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对流乞人员实施“区别对待”的管理手段,特别是针对恶讨、强讨、骗讨行为以及组织、拐卖、诱骗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行为,可以引入必要的强制性治安管理手段。同时,若骗取财物数额较大,还涉嫌犯诈骗罪。
须知,美好生活,靠奋斗而不是“乞骗”。不劳而获的“乞骗”行为触碰了法制底线,不仅透支了公众的善心、爱心和同情心,同时也侵蚀着社会文明健康的肌体,成为社会的“流动之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顽疾不应成为执法的软肋。有关部门在柔性执法的同时,更应联合其他部门,对屡教不改的“乞骗”严肃说“不”,及时采取强力措施予以整治。唯有刚柔并济,清理方能治标治本。
作者 | 余明辉
(文章来源:新京报)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