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买二手奢侈品?

年轻人的消费看法正在产生变化。纵然是带着“高端”、“奢华”标签的奢侈品,时尚的年轻人们也不惮于放下身价,用“二手消费”的方式,实现自己的“LV自由”。

Z世代们对二手文化接受度水平高、环保意识强、消费能力有限,是二手奢侈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头豹研究院《2021中国二手奢侈操行业概览》显示,Z世代在二手奢侈品买卖业务平台体现活跃,有凌驾50%以上的消费者年龄是在30岁以下;其中也包括了平凡白领和大学生群体。

疫情的出现,也推动了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近十年的奢侈品市场存量到达4万亿元,二手奢侈品存量大,且流转率低,仍处于开端发展阶段。这个潜力巨大、新生代消费群体为主的市场,吸引了无数商家加入高仿LV或者中古市场。

线上、线下,打着“中古”旗号的店面,开始纷纷涌现,并迅速开始“出圈”。

根据启信宝数据,我国以中古、二手奢侈品为要害词的企业,在2020年新增了1912家,新增数目创十年以来之最;截至本年8月3日,我国二手奢侈品相干企业已经到达9758家。

“中古”这个词是个舶来品,从日语翻译过来,意思是有年代感的旧商品,或者直白地说,是“二手商品”。但在二手奢侈品市场上,“中古款”特指的是在某些特定年代,如在上世纪80或90年代以宿世产的品牌商品,它们因稀缺性和收藏价值,特别受到消费者喜爱,流行的品牌包括爱马仕、香奈儿、LV、芬迪、古驰、巴宝莉等国际大牌。

当奢侈品和“文化”、“绝版”一类的标签捆绑时,比单纯的大牌商品还更能引发人的购置欲望。

李莹打仗二手奢侈品是在2014年。那时她刚来北京念书,经常和同学在南锣鼓巷等地方闲逛。她们都是北影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爱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老影戏,对海外的“复古风”也有着某种特殊情结。

“我买的第一只‘二奢’包是LV的单宁老花相机包,代价快要两千元。其时我以为,满大街都再也找不到另外一小我私人背这款包了,走出去特时髦、拉风。我在微博晒照片时,许多人追着要链接,但这种包都是孤品,网上也买不到。我以为,自己的审美和购物眼光得到了大众认可,心里照旧小有自得的。”李莹说。

这几年下来,李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她的柜子里已经堆了十几其中古包,有香奈儿、LV这类一线大牌,另有Mila schon、森英惠这类小众设计师品牌。偶然为了“回血”,她还会在闲鱼上转卖几个包,她说,通常只需要挂几天就能卖出去。

北京白领陈元和李莹的年龄差不多,但她说,自己选择淘“中古”包是由于更看重性价比。“实不相瞒,我大学时候在淘宝上还买过一只仿版LV托特包,但背出去后总疑心人家看出来。现在,淘宝直播也都在推老花中古包,我花4000多元入手了一只。老花中古款现在比力火,但又没有其他爆款那么俗套,有一种低调奢华的感觉。”

几千元就能实现“LV自由”,比起直白的“二手奢侈品”,无论是“中古”照旧“古着”,似乎都更迎合这些李莹、陈元这些年轻消费者的偏好,其中还隐隐透出了一股复古、小众的“神秘感”。

但现实上,“中古”二奢品,眼下也不再仅仅和年轻消费者们的经济状态挂钩。“中古”品也每每意味着商品的稀缺、个性化,可谓“低调而又奢华”。在北京、上海、成都等都会,“中古店”们渐渐开始扎堆出现,李莹和陈元也发明,许多中古品的代价,她们也开始看不懂了。

中古LV包https://www.vsolv.com

上一篇:

下一篇: